瀏覽數量: 16 作者: 伽立牛皮紙 發布時間: 2022-09-08 來源: 伽立牛皮紙
造紙術是中國人發明的,這是舉世公認的歷史事實。這里所討論的“紙”不是古代非洲使用過的莎草紙,不是古代歐洲使用過的羊皮紙,不是古印度抄寫佛經所用的貝葉,不是美洲的瑪雅人和阿茲臺克人制作的樹皮氈,也不是我國戰國秦漢時期使用過的縑帛,而是用纖維懸浮液制成的薄片。具體地說,是纖維原料經過切斷、制漿、打漿,然后懸浮在某種線體中,加入或不加入附料,用網簾過濾成型而制成的適于書寫的植物纖維薄片。
出于對造紙技術史方面的無知和對紙概念的誤解,先后有一些歐洲和印度學者分別提出過造紙術的西方起源說和印度起源說。這些不攻自破的說法,自提出之時即受到中外學者的批判,已成為歷史陳跡。
造紙術初創于何時至今仍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目前所知有關這一問題的最早記載見于東漢史官編撰的史書《東觀漢記》??上г瓡缫巡淮?,現只有根據明《永樂大典》和清人姚之駟《后漢書補遺》諸書輯成的《東觀漢記》輯本。較為完整的記述則見于南朝人范曄所著《后漢書·蔡倫傳》:“蔡倫字敬仲,桂陽人也,以永平末始給事宮掖,建初中為小黃門,及和帝即位,轉中常侍,豫參帷幄。倫有才學,盡心敦慎,數犯嚴顏,國弼得失。每至休沐,輒閉門絕賓,暴體田野。后加位尚方令。永元九年,監作秘劍及諸器械,莫不精工堅密,為后世法。自古書契多編以竹簡,其用縑帛者謂之為紙??V貴而簡重,并不便于人。倫乃造意用樹膚、麻頭及敝布、魚網以為紙。元興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從用焉,故天下咸稱·蔡侯紙’…”
“造意”即“首創其意”。按照這一記載,東漢的尚方令蔡倫(?一121)于漢元興元年(105)成功地發明了用樹皮、麻頭及敝布、魚網等原料制造植物纖維紙的技術?!安虃惏l明造紙術說”不僅是有關造紙術起源的一種學術觀點,自古以來又幾乎是婦需皆知的歷史常識。
盡管如此,“蔡倫之前沒有紙”的說法并未得到學術界的普遍認同。早在唐宋時代就有人提出,蔡倫之前就有紙,蔡倫只是精工于前人而已。如唐代張懷罐《書斷》卷下稱:“漢興,用紙代簡,至和帝時,蔡倫工為之,而子邑尤得其妙?!币馑际钦f,漢朝建立以后,以紙代簡,到了漢和帝時,蔡倫造紙技術很精,而左伯(字子邑)紙尤為精妙。北宋陳槱也稱:“蓋紙舊亦有之,特蔡倫善造爾,非創也?!蹦纤问防K祖《學齋拈筆》說得更明白:“紙、筆不始于蔡倫、蒙恬…謂蒙恬造筆,蔡倫造紙,皆未必然…但蔡、蒙所造,精工于前世則有之,謂紙、筆始于此二人則不可也?!庇捎谌狈Ρ匾淖C據,“蔡倫前有紙”的觀點一直未能得到確認(近現代考古發現證明,史繩祖有關毛筆并非始于秦代蒙恬這一推斷是正確的一一毛筆的出現遠比蒙恬早得多),只作為一種說法存在,并不足以與“蔡倫發明造紙術說”形成爭鳴,而“蔡倫發明造紙術說”則兒被當做“歷史定論”。20世紀以來考古工作者先后在多個考古點發掘出土了好幾種初步斷代為“蔡倫前紙”的古紙。
潘吉星、許鳴岐等學者據此重新對“蔡倫造紙說”提出質疑,并與維護蔡倫首創造紙術這一傳統觀點的學者長期爭論,至今仍未達成共識。
學術爭鳴是學術繁榮的一種表現。爭論雙方在文獻考證、古紙鑒定分析等方面所做的大量工作為今后進一步研究這一課題打下了堅實基礎。